追女孩的愿景、使命、目标是什么?

无论Kindle还是Pad,电子书目前对我唯一的障碍跟纸质书相比,就是:阅读的无限感。

怎么理解?即使电子书看了多少页会有提示,剩余多少页,但是,我的感官总无法感知还有多少才能看完,我的触感在翻页中无法感知“有限”的温度。而对于纸质书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即使厚如辞海,那种阅读的有限感是能穷尽的,甚至反过来会促使一个爱读书的人有更大的求知欲望。

是的,有限是一种温度。

人类的感官都处在某个有限的区间内,一旦超出某个区间,他会莫名的感到恐惧这是本能的恐惧,包括空间,频率,高度。《失控》里就记载过一个实验,把人封闭在黑暗的空间内,不出多时人就会神经错乱,意识会发生极大的恐惧感。宇宙太空深不见底与海洋深处的深不见底一样,只要当人感知到无限就会发生强烈的恐惧与挫败感。

绝妙的是,反过来,正是因为这种深不见底的恐惧感恰恰刺激了人类的好奇心,使得人类不断的往前走,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这又是一个用人性打败人性的案例。(注:我之前跟身边的朋友们经常分享互联网的很多产品都是用人性在打败人性,比如人性本来是懒惰的熵增的,如天性不愿健身不愿早起等,但一旦引入社交的虚荣心炫耀心,天天去健身突然变得容易了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应用必须要加上社交属性的原因)

又不免想到我们做企业的三个词汇:愿景、使命、目标。

所谓愿景,直白说,是一副美丽的画面,愿景这东西就是一个无限感的东西,真正的愿景就应该是永远完不成,但看上去又似乎是能随时完成的东西。愿景,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虚无主义。

所以,一家立志做百年老店或者雄心壮志的伟大企业,设立出来的愿景往往有一种无限感,它让公司所有人包括创始人自己都会感到无比的恐惧甚至绝望,然而又充满无限的想象空间。比如,阿里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目标,就是一种有温度的有限感。公司上下,大到全局小到部门,设立目标必须是可量化可触摸可实现的,让每一个参与者有一种掌控力,这种掌控力就是安全感。只有安全感才会让员工能够安心的做事,心能定下来。

而使命,就是目标到愿景的价值观路径,是一个企业的三观,本质是创始人的三观。是直走,弯走,还是怎么走,这个路径完全取决于创始人对自我的认知与自我的定位。

目标会变,愿景也会变,但使命不能变。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有限的目标是手段无限的愿景也是手段,但是做企业的经营哲学与自我认知是内心的坚守,也是创始人做企业的意义所在。

就像追一个女孩子。男孩对女孩说,宝贝,嫁给我吧,我会让你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显然是个愿景,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这就是无限的恐惧感又带着一种对未来的好奇心。但男孩马上说,明年我们就买房子买车子,这就是有限感的目标了,女孩会觉得,嗯,这家公司开始有点靠谱了。

然后,女孩问:你怎么实现呢?男孩说,我去赌博,我是各种扑克牌的高手……话还没说完,女孩愤然而走。这就是使命没有得到合伙人的认同,公司还没成立就崩盘了。

一家好的公司一家立志伟大的公司,要有远大到无限感的愿景,既让人恐惧到绝望又让人好奇到希望,又要有近在咫尺有限感的目标,让身边的人看到一步一个脚印的安全温暖,但最重要的:

“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自我认知是什么?“我”的定位是什么?

​说到底,依然是,“我”是谁的问题。天下事,都逃不开“我”的哲学。家庭,企业,国家,依如是。

[思考碎片006 ]2016年2月14日 下午11:07:56 叶东东于杭州

@2016-02-14 23:07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